当前位置:主页 > 华商动态 >

小程序中打开

0元申请试听

时代华商后EMBA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21 11:47

1、以前,资讯获取的渠道太少,我们需要有获取资讯、知识的能力;现在,咨询获取的渠道太泛滥,我们需要具备甄别和吸收真知的能力。

2、提升:正确提出问题,多维度引发思考。

3、学习国学,我们要考虑两个方面:我们要发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部分;同时,我们必须反思我们文化的劣势部分。勇于反省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而刻意遮掩过去错误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4、文明发展、思想衍进的推动力,来源于知识分子思想的多元化,以及这些思想的碰撞与交汇。

从汉武帝推崇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到1919年五四运动止,中国的主流官方意识形态只有儒家。

我们要思考的是:2000多年的独尊儒术意味着什么?

到今天为止,再没有产生过一个闪耀智慧光芒的思想家;再也没有产生过一个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推动力量的思想家。

对于组织和系统,没有不同意见、没有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只有一言堂,是可怕的。对国家是这样,对企业亦是这样。

受千年独尊儒术的影响,思想单一化的文化深入我们的骨髓。我们走不出独尊某一思想的文化漩涡。所以我们学习国学的一个目的,就是先深入理解,然后才能深刻反思。

5、我们为什么要反思?
A、思想包容、文化多元性:
唐的思想包容、多元化,出现贞观之治;
秦的独断与短命;

B、中央集权
汉武帝vs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是汉兴衰的拐点。
除了战争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帝国兴衰的经济视角解释:土地、铁业、纺织业、盐业等全面的中央集权。
帝国兴衰的政治视角解释:为了便于统治,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C、清之前,中华民族在走下坡路
七场与外族的战争,两胜(汉、唐),三平(南北朝、五代十国与宋),两败(元、清)。
前胜后败。

D、阿Q精神——不敢正面历史
宋被蒙灭,由八、九千万人口降到八、九百万。实际是差点被灭种。
俄罗斯的历史评论:我们曾经被蒙古亡国。
蒙古历史学家:我们的民族英雄怎么变成你们的了?

E、明以降,血性变为了奴性
嘉定三屠,三千万被八十万人打败;
日本侵华。

F、中华民族再也经不起失败,所以才要自强
一二战胜利、中国崛起是中华民族重获自尊的强心针,好不容易从“东亚病夫”转变成世界“大”国,我们只有自强不息、自我反思、不断前进,因为我们再也经历不起失败。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6、中国传统文化架构——儒释道(三教)
儒家:孔子试图传播一种思想,但当时并不被认可,有一次他和学生走散了,学生问百姓,百姓说他如丧家之犬,孔子也自认“然哉”。活着时候不得志,死了得志了。西汉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废黜百家。当时是主流意识形态,此后一直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道家:道家创始人李耳,唐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李耳的后代,唐朝“道家治国”,开创了贞观之治。汉文帝、汉景帝道家治国,开创文景之治。

释家:释迦摩尼(Sakya mani,释迦族的圣人)创办。佛陀本意是觉者(Buddha,词根:Budh【醒:动词】)的意思。佛陀说:他醒了,众生还在梦里。

佛教这个舶来品为什么是中华传统?
a、入中国太久,深深融入中华传统
b、被中国改造,中国化
c、印度佛教早在1205年就被穆斯林入侵时灭了

7、方法论
求同:三教合一、五教一统、万教归一。都在寻求背后的所谓文化共性,即背后相通的部分或者说相同的部分,至少是相似的部分是这三种文化共同的文化核心价值。

求异不求同—— 真正的方法论。
文化贵在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讲文化要讲差异性。
世界的差异性差异:
第一,差异是快乐的源泉。
第二,差异是价值的体现。
比如:每天努力地工作、学习,为什么?其实就是在塑造我们跟别人的差异。 不具核心竞争力就是没有差异性,核心价值(竞争力)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所以差异是价值的体现。

8、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他标志性的学问:
汉朝最发达,“经”学;
魏晋南北朝最发达,“玄”学;
唐朝最发达,“佛”学;
宋朝最发达,“理”学;
明朝最发达,“心”学;
清朝,只有“训估“学。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9、文化的差异性(对于生命的真相与来处去处)

归纳而言有三类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一世说,认为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持一世说的人,紧迫感强,心太急。也许会及时行乐或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只要我喜欢就可以,认为顶多当世受报,反正死时一了百了。

第二种是二世说,认为生命始于出生,死后因信上帝、基督,遵教义,以及常忏悔而升天堂,或反之下地狱,基督教天主教多持此一看法,古代中国的阴阳鬼神学说也是如此;
持二世说的人,除了顾虑生时受报外,还要顾及死后生命的去处,也许会对祖宗负责,抑或较会行善去恶。

第三种是三世说,认为生命是永恒的,有无始久远的前世,因种种业力因果在此时以此一面目出现而自受其果报,死后有无终久远的后世,或一世一世轮回,或超脱轮回,每世果报好坏全由前世所思所行而种的“因”作决定,道教佛都多持此种看法。

持三世说的人,发现起心动念或所作所为所种的因,都会融入生命的深处,等因缘成熟时就会结成果报让你非在今世或后世承受不可,而且这些前因又累积成业务,决定你下一世轮回的去处,因此这种人应该会“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10、西方法制的思想源泉
a、西方法典
b、原罪:所有人都有罪,所以不假定人(所有人)的道德自律。人性在自私自利上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权力变大而道德自律性提高。所以人需要他律,需要用法制治国,且权力越高的人被约束得越严。

11、到底什么是佛教?
印度人因为有“六道轮回”的生命观,特别想脱离轮回,永得寂灭(涅槃)——即“厌世情节”。印度哲学追求的是最终的永生寂灭。

释迦牟尼的佛法,就是他总结出的涅槃的方法。

12、要坚守文化差异性
比如:到底是释迦牟尼高?还是孔子高?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你必须找到一个尺子(标准)去评判,如果你能找到这把尺子,这把尺子最高(找不到这样的标准)。

13、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
母系社会中,女性的主导地位使人类能够保证后代繁衍的血统,因而并不需要独占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资源。

自从人类进入依体力而求生存的时代后,父系文明就打破了以前的社会建构,并强势地导致了几乎全部母系文明的断裂。

产生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父系社会后,男人对后代血统的恐惧使得其对社会资源有着极度独断的攫取诉求。

14、儒家文化是什么文化?
孔子的基本治学理念是述而不作。他所继承的思想是周公的礼。儒家文化代表的是父系社会下的父系文化,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等级性。


15、道家文化是什么文化?
当世界其他地区母系文明消亡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唯一一个文明绵延未断的古文明区域,自身的母系文明意识被保存了下来,那就是道家。道家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秩序,阴在阳之前。道家“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系列主张,体现的正是多元、不争、包容的母系文明精神。


16、科学与宗教

宗教被大多数中国人视为迷信,因为神看不见摸不着;
而科学被大多数中国人视为真理。但是,真理与迷信一样,同样是看不见摸不着。所有发现的科学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相对真理”。相对真理本就是个悖论,好比说“黑色的小白兔”。


父系社会下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一神论。排他性导致了相互间的斗争甚至战争。


而父系社会下的科学,也是希望找到科学在形而上的终极本体——也就是强调最终的共性。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17、关于创新
对世界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对世界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世界的理解。它既有产生结果的过程,又有过程产生的结果。
我们学习是学各个不同思想对世界的理解;
而创新是通过学习,融会贯通后,我们自己对世界的新理解。


18、现代母系社会及母系文明的回归
在中华传统的世界观中,世界变化是阴、阳两种力量的强弱变化而引起的,是呈周期性的。


当人类社会进入三千多年的父系文明后的今天,性别体力差异对社会社会分工、社会财富创造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弱,母系文明回归的社会建构基础已经出现。大量重要职位已经陆续由女性担任,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所以,二十一世纪道家文化有大用。


同样,无论科学届还是哲学界,出现了一种思潮。即没有最终的同一性,本体的最根本性就是没有本体(即空)。
所以,二十一世纪释家有大用。


19、应该学习的西学体系:
西方神话、西方历史
西方思想、西方文学
西方艺术(建筑、绘画、音乐)
西方语言(语言是思想方法,构成了其不同的文化)
西方科技(科学、技术)


20、西方思想的起源

a、古希腊文明:理性,哲学与科学
b、希伯来文明:信仰、平等,宗教
c、古罗马文明:契约精神,法典、法制


21、古希腊文明(哲学)
真:自然哲学
善:伦理道德
美:美学


康德的三本著作:
真:《纯粹理性批判》
善:《实践理性批判》
美:《批判力批判》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2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泰利斯第一个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就是差异的世界背后有没有无差异性,有没有共性,有没有本质。“这个世界的同一性”,即本体论争论。
本体(或称真理),具有普遍性、同一性;确定性、必然性。


23、 西方思史
公元四世纪以前,古希腊哲学为主流;
四世纪至十四世纪,中世纪,神学主流;
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回归人文思想;
十五世纪以后,认识论争论;
十八世界以后,科学启蒙。


24、 本体论向认识论争论的转变
笛卡尔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不要讨论世界的本质,我们讨论:认识世界本质的过程——即认识论,谁的认识方式更正确。


25、认识论的两派
认识论合理的两个方面:
a、认识起点的可靠性问题;
b、过程的合理性问题。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理性主义(西欧:笛卡尔、 斯宾诺莎 ):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
演绎逻辑: 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经验主义(英国:培根、休谟): 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的一种哲学方法。
归纳: 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


休谟:即批判理性主义,又批判归纳逻辑。


康德: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糅合。


26、科学
科学是经验主义的演变,一切科学的本元是数学,即数学模型化。
1931年,歌德尔提出不完备性定理,即不可能用形式数学体系建立完备理论来描述世界;2012年,霍金宣布歌德尔的定理同样适用于物理学。


27、科学哲学

玻普尔:科学命题的性质是可证伪性。科学文化的模式是前人的科学命题总会被后人否定。


库恩:科学革命是一个个科学范式的重构,而不是增减。各个范式是不可通约的。


费耶.阿本德:在方法论上,提出“反对方法”,提出”怎么都行”。


维特根斯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鼻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与佛教的“空”异曲同工。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两天课程,于晓非老师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东、西方文明进程。特别强调我们要着重于文化的差异性,而非趋同性。


最后,于晓非老师强调,两天的课程,大家需要重视的是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包括思考的结论,以及思考过程本身。

 

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于晓非教授《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西学概论》分享。" width=

关闭 X
价值3980元 免费试听课程

至今网上已有38657人成功预约!今日剩余5个名额!